何俊,字亦民,安徽望江人氏,1797年生,殁于1858年。曾祖浩杰,祖父懋音,父亲光第;因光第无子,过继堂兄光策的儿子何俊为子。何俊本生祖父懋糈、父光策皆有高尚德行而未做官。等到何俊当上江苏布政使,清皇授光禄大夫一品官时,按照惯例,三代男都赠光禄大夫,女都赠一品夫人、一品太夫人。何俊小时候,家境贫困,立志专心学习。清道光壬午年(1822)乡试考中举人,己丑年(1829)中进士,选为庶吉士,被工部派任河南,任海防、海阜同知,调办祥符大工,事成赏戴花翎。曹文正公、麟河帅庆等人先后举荐何俊人品、才学、治行皆可大用,于是被道光帝了解、重用,提拔为广西桂林府知府。当时国内正值太平.何俊下令捣毁不正规的祠庙,严捕盗贼,禁开矿厂。他居安思危,做了许多有益于社会的事。后来他被提升到直隶大顺广道任道台。他采用联庄法达到清除盗贼的目的。盗贼就远迁他乡,境内大治。没有多久,何俊居丧归乡。咸丰壬子年(1852)何俊被授江苏督粮道。当时太平军将要向北进攻.运输的道路多阻塞,主政的人主张由海路运输。何俊优抚船工,节约开支,于是军民用粮都很充裕。他被提升为代理江苏布政使。当时事多繁杂,急着催缴赋税,何俊开诚布公,把事情公开,事情又都解决了。他又调任代理江宁布政使,很快又补授两淮盐运使;未到任,又补授江苏布政使,社会治理得如同以前一样好。因为筹饷的事何俊违背了经略(官名,何的长官)的意旨,经略多次上疏皇上控告何俊贻误军饷。咸丰帝比较了解他,便把经略的奏章压下不报,后来经略又上奏说何俊年纪大了(应该罢官),咸丰帝不听经略的意见,反而下旨调何俊来京。何俊来京后,就退休了。过了一年,何俊染病,于戊午年(1858)九月二十四日死于北京。当初何俊离任后,许多主事的人把何俊立的规章制度都改变了。不出数月,士兵都因饥饿逃跑,苏州、常州等有名的重镇相继被太平军攻克。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何俊实行的宽政。他顾全大局,这种人是多么难能可贵啊!何俊自己有弟弟三人,他们死得都早。他们的孩子都小,何俊抚养孤儿如同己子。他生平耿直讲义气,曾经购买祭田、学田捐给家乡,照顾同宗子弟,惠及许多读书人。他倡议在北京建望江试馆,在家乡不惜重金大兴土木作学舍、考棚、节孝总坊,修筑沿江长堤。他一贯厚道,喜作善事。他生于嘉庆二年(1797)八月二十一日,享年六十二岁。他娶的陈夫人,在何俊前两年去世;侧室为任夫人、程夫人。陈夫人生何震錞,监生,早死;任夫人生何维键(表字芷舠、子舠、汝持,即扬州何园园主)、何维钥。何维键发往湖北候补道台.兼摄盐法道、武昌道加运使衔。何维钥任过户部郎中。程夫人生的何维钰,是候选郎中,早死;何恩锡,未成年就死了。孙辈.何震錞生的何声瀚,是候选员外郎,早死;何维键生的何声灏、何声燝、何声润;何维钥生的何声树、何声培,这些孙辈当时都还小。同治丙寅年(1866)何俊棺自京师运回,于十月二十九日与陈夫人合葬于句容宝华山旁。碑上铭刻:忠贞诚信,不辞辛劳;一片忠心,圣主明鉴;从容离去(官位),人民歌颂,官员思念;寿命不能与他的德行相配,哀念失去如此仁爱慈祥的人。华山旁、北江岸,这是个千年好墓穴啊!
清宣统三年(1911)迁葬于上海县西乡张虹桥。
编者注:以上传略系根据时年35岁、后来曾担任清末内阁总理大臣李鸿章所作的《清封光禄大夫何公墓志铭》译写。